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

精神病人求生術(完整版)

2018.11
在與醫院精神科的交手中,許多人會感到救贖或是解決當下的症狀干擾。但也有許多人是感覺失去自己,並有許多疑惑和不公的對待經驗。既然如此,我們就來說說精神病人在過程中的求生術!
────

在一切的開始前,一定要先說,你的保險買好了嗎?
這很重要,因為精神科病人許多保險拒保,這會導致老了沒錢開刀看醫生。而有的拒保認定甚至連使用健保的心理治療也算。如果家裡有精神病史,建議及早讓孩子投保,以免健保倒了,老了沒人醫。

門診 
初診
許多人第一次接觸醫院是在診所或醫院看診,無非就兩種情形,一是原來我的一切困難都是因為精神疾病,感覺被救贖。另一種感覺就是醫生問完家族史和吃藥由沒有過敏,三到五分鐘就下了診斷開了藥,覺得也太輕率。許多人會覺得進到精神科自己就不正常、沒救了,但注意健保保費都繳了,拿顆要讓自己好過一些也沒什麼。可以多上上相關的論壇(例如PTTprozac版)取暖打氣,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,不用太擔心。

三分鐘的門診
在精神醫療來客量很多的情況下,會發現除了想自殺的那幾次,醫生看最久就是初診那次了。有部分醫師很會聆聽,有的甚至可以長達一小時,遇到這種醫生大概是你的福分恩典,但也是其他病人的等待災難。
原則上醫生就是個開藥和收住院的關卡,主要的談話都是在考慮用藥,所以真的不用太認真。主要需要告訴醫生上次回診到這次以來的波動變化。並不是講現在的,而是回朔一陣子以來的狀況,否則醫生幾周才看一次,可能藥物會浮動的太快,反而沒有幫助。
如果想要有人多跟你談話,可以主動跟醫生說需要跟心理師談話,但要注意精神病(思覺失調、躁鬱、重度憂鬱)可能會以藥物治療為主,醫生大多不會轉介心理師,除非是有特定議題要談。另外也要注意的是,醫院的心理治療可能會排三個月到半年,且可能六次就結案。
如果擔心忘記說,可以用紙條把事情記下來給醫生或唸出來。

換醫生
醫生原則上分成兩派,一派是藥物派,一派是心理治療派。先說不是每個醫生都適合每個人,但總會有醫生是適合的。當醫生與你不合的時候就可以考慮換醫生。換醫生有兩種,一種是換醫院,一種是換同院的醫生。原則上同院的醫生不會抱怨怎麼換一個人看,但診斷原則上會沿用舊有的病歷。而換個醫院就可能會有新的診斷,但也可以把病歷申請出來帶去就診。
建議不要太常換醫生,因為精神科藥物都要時間調整。說實話醫生也不太清楚哪個藥有效,都是用試的。所以要記錄下自己用藥的感覺,特別是過敏或中毒的經驗。另外就是有住院需求的病人最好是在有急性病房的醫院看診,這樣醫療團隊會對病情比較掌握。

重大傷病卡
覺得醫療費太貴,卻又要定期回診的時候可以跟醫師說要申請重大傷病卡,在同一個醫院規律就診半年(原則上是三個月但半年比較保險),且是重大疾病(思覺失調、躁鬱)的範圍可以申請到。如果是別的診斷辦下來機率不高,但可以試試看。每次看診攜帶重大傷病卡只要付掛號費,費用相差四百元以上,另外急診精神科也會打折。

身心障礙證明
需要社會福利,如津貼補助、租屋補助、申請機構服務,就會需要身心障礙證明,與其把它想成一種羞恥,不如好好看它的好處。學費可以減免、修業年限可以延長、有特別的公職、升學管道,但有個壞處是駕訓班也許不會收,申請前可以考慮先考駕照。
申請要先去區公所拿申請書,並在白天的門診跟醫生申請,因為要與其他人員(心理師、職能治療師、社工師)安排做測驗,所以要排一下時間施測。原則上施測很多奇怪的題目是給肢體障礙跟智能障礙的人的,所以不用擔心不過,原則上還是會以病歷為主要的基礎。

服藥
藥物的意義是什麼,其實每個人都不同。有人說藥物改變了它的本質,有人說藥物完全沒有幫忙到。有人說藥物是四下無人的時候唯一幫助自己的一種愛情,有人說藥物是身體的監獄。在這裡我們用一種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,如何好好使用或不使用這些藥物。讓真正可以幫忙的進來,可以有真正完整的選擇。

副作用
服藥有很多副作用,但同時也有作用。常常袋子上一大堆,但不是每個都會發生。當副作用過大的時候可以提早回診跟醫生說,不吃的藥也要如實跟醫生說,醫生會接受因為他看多了。不用怕月經不來、不舉等跟醫生說,他也看很多。藥物除了副作用也有作用,要好好的使用醫療才是對自己好的。

變胖
常常醫生不會說的就是變胖,原則上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多少都會變胖。前三大胖胖丸有金普薩、思樂康、帝拔顛。除了食慾會增加外,也會機轉不明的影響吸收,所以真的會變胖。可以的方法是跟醫師一開始就說怕變胖,在討論藥物,不要偷偷不吃,不然症狀也是苦到自己。

安眠藥與過度服藥
很多人對安眠藥有疑問,但其實安眠藥跟其他科藥物比起來是安全許多的。安眠藥真的會成癮,但大多成癮的理由是因為睡不著就越吃越多。其實睡不著要跟醫生討論換藥,有時候吃太多了就要住院調藥。
另一種過度服藥是因為想自殺,但你要自殺其實可以吃別種藥比較有效,安眠藥基本上除了被嘔吐物噎死之外很難死。之後醫師不太敢開安眠藥導致睡不著才是得不償失。

領藥規則
原則上慢性處方簽最早要領藥在開藥前10天,藥多吃或掉了,也要在預約十天內才可以開藥。那如果藥掉了怎麼辦?可以回診跟醫師討論,因為可能會被健保罰錢而需要自費藥物,或者改用別的藥物頂一下。

長效針與居家治療
精神疾病使用長效針的考量除了無法規則服藥的病人,還有是藥物濃度的穩定,所以雖然打的是抗精神病藥物,但不一定只能打思覺失調。有時不方便出門的人可以申請居家治療請護理師到家裡打,但還是會有少許口服藥物。

戒斷作用
如果自行停藥會有風險,可能會產生戒斷症狀。從嘔吐、頭暈、焦慮到智力受損都有,會持續三天到兩週。想停藥可以上網查會不會有戒斷症狀,更保險的作法是真的停藥了還是回診跟醫生說明自己停藥的決心,並問他停藥的戒斷症狀怎麼辦。當然一定會被罵,但有時會有僵硬、遲鈍的狀態可能是殘存藥物的副作用,可能把剩下的抗副作用藥物吃完就好了。

要出國
鎮靜安眠藥大多是管制藥物,但還是可以帶出國。計畫出國最好跟醫生說,一來醫生會幫你調整回診時間,二來是有些過海關的協助(例如開立診斷書)是可以幫忙的。出國一定要帶原本的藥袋,藥物不能擠出要保持外觀完整。物品申報單可以寫清楚藥物也可以不寫,寫的話海關會來查,不寫的話被查到可能會有點不妙。有的國家會要求只帶出國天數的藥量,建議不要帶太多。

計畫懷孕
精神病患者還是可以懷孕的,最好是計畫好再懷孕,因為部分精神科藥物會有風險。一旦發現有孕也要盡快告訴醫師,好讓風險藥物可以更改。懷孕時因為用藥有限,所以情緒的起伏是一定的,如果沒有好的減藥計畫,就要有好的替代措施。懷孕的過程很起伏,別忘了也跟婦產科醫生知會一聲精神科的事情。

急性病房住院
醫師叫你去住院,或是考慮住院,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原因。一是無法克制的自傷傷人衝動、二是症狀變多、三是藥物調整、四是特殊的治療(電痙攣治療、森田療法等)。事實上醫院的住院人數有影響業績,所以有時缺病人醫生會比較鼓勵去住院,所以不一定被要求住院就一定很嚴重。反過來說,如果病房滿床,可能就會被要求排病床或是轉院。急診醫師協助轉院就一定有床,但只能坐救護車去,要價兩千起跳,過個橋就多一千。想省錢就是先從急診自動離院再去該醫院掛急診或是門診住院。
很多人以為要去住院就完了,裡面的人都很瘋對自己沒幫助,而且自己會一直入院循環。這部分是真的,但院內的環境真的可以讓人放鬆耍廢、可以交到一些朋友但出來後大部分不會連絡。但知道這麼多人在努力著,至少不會孤單。

關於住院的內容其實有很多精采的敘述了,這些文章可詳見:
我該去住精神病房嗎?
https://reurl.cc/ZGjVg
精神病房的真實樣貌
https://vocus.cc/user/5a41d1d1eceaedd6be913eb9

三個題目
進去醫生一定會問,「你在哪裡?」、「今天幾年幾月幾日?」、「現在總統是誰?」這三題一定要好好答出來。說起來跟笑話一樣,但這真的會問。

團體生活
在醫院就一定是團體生活了,有的病房會規定一定要參加團體活動,有的則沒有。一般來說被病情比較不穩定的病友吵是一定會發生的,但也很有機會交到朋友。如果遇到很糟的室友真的會很痛苦,小從打呼大到糞便抹牆,這部分可以跟護理人員反應,但能改善的機率不高。要安靜獨處也不可能,因為總會有人在附近,除非室友都去活動而你假裝睡覺,但還是會被查房、亂入的病友打斷。

管制物品
一、不得攜帶類:菸酒檳榔、打火機、繩索(包含皮帶、褲頭棉繩、圍巾、鞋帶、浴巾等)、金屬製品、手機(部分醫院智障手機可以帶)、尖銳物品(包含指甲刀、牙線棒、刮鬍刀、鏡子)。簡單來說可以自殺或是會拍照的東西、成癮物質,無論是本人或訪客都不可帶,警衛會檢查來訪者,並會戳破塑膠袋。若是有菸癮者可以去屈臣氏或康是美買尼古清吸劑或嚼錠,因為會診戒菸門診的醫師也只會開戒菸貼片,而貼片通常沒什麼用。
二、管制使用(看醫院):筆(但軟頭筆不管制)、咖啡因飲料(早上才能喝,包含巧克力和可樂、茶)、藥品(會請該院醫師重開或要求寄放在護理站)、熱水(要請護理師開或是定時發放)
三、可以借用:冰箱(有的醫院不借)、吹風機、指甲刀、有的醫院可以代切水果。
四、要自己買:盥洗用品、日常用品、衣物(不想穿病人服的話)、耳塞、電話卡(與通訊錄)、水壺、零食、打發時間的東西、錢(會有一週一次的購物日,可能是填單或是廠商會來)。

訪客規定
一、探訪時間:每間醫院的限制不同,去之前要先查好,且要避開可能活動的時間,所以最好是有約好。
二、訪客限制:每間醫院限制不同,有的限定三等親,但有的朋友也可以,但通律是病友不得互相探望。可以跟主治醫師討論訪客需求。也可以禁止訪客,但要先說好,而且有的禁訪客不能挑對象,一禁就要全禁。
三、聯絡病人:因為沒有手機,要聯絡的方法就是靠公用電話,而有的醫院會限制打電話時間,這點要特別注意。另外就是公用電話撥出的電話會是隱藏號碼,如果有屏蔽就要解除才接的到。想要聯絡病人可以打給病房護理站留姓名和聯絡方式,再請護理師轉告讓他用公用電話回撥。

請假或外宿
部分精神官能症病房不用家人帶,只要知會一聲就可以外出,但大多需要家人帶。請假有每周次數限制和每次時數限制,最常見的是除第一週外每週兩次、一次最多四小時。另外部分病房會有出院前的外宿訓練制度,就可以回家住一天再返院。


保護室
另外要討論的就是保護室,保護室就是有違規行為作為懲罰用,或是有情緒激動、影響到別人、自傷傷人的行為時會保護約束的地方。每個醫院規定的不一樣,有一進去就一定要綁的,或是一進去一定要打鎮靜針。想出來的辦法就是乖乖配合。在保護室裡是沒有尊嚴的,有的還要包尿布不讓廁所。但有的醫院保護室也提供人大吼大叫或是捶打軟墊用。原則上進去就無計可施了,就算掙扎還是會被綁回去,不如讓自己好過一點,出來再說。

自殺
在醫院裡,自殺的病人會被15分鐘巡查一次,且一旦有自殺行為出現(即便只是割一小條)會要求家屬或看護24小時監控,此時可以說是得不償失。

想出院
想出院除了跟醫生說好的時間,並要有家人帶,另外一種就是自動出院(AAD),自動出院如果是精神病人自己提出,通常不會被採信。這時就有幾種做法,一是讓家屬背書說可以出院,二是一直鬧鬧到病房受不了(例如串通病友不吃藥、夾帶違禁品等),三是找到電話卡打給法律扶助基金會412-8518,忘記電話可以打1995去問。

保險
不諱言急性住院和日間留院可以領保險金,學校學生也可以領學校的保險。但要注意有的保險一旦開始理賠,隔年的金額和限制會變多,要多研究保單。

急診
急診是挽救生命的地方,可以說最討厭自殺鬧場的精神病人。尤其是燒炭跟自殘要弄很久的這種。關於自殘只要傷口加壓仍然有流血,就可以考慮去縫,縫一次大概六七百塊且有時會等很久,外加急診的人可能會酸言酸語,或是太過正向的鼓勵。當然也有可能會遇到好人,但大多數急診社工、專科護理師、值班精神科醫師和許多醫療人員會像是審犯人一樣一直問事發經過,這點要頂住。另外就是傷口超過24小時之後因為怕感染就不會縫,會白跑一趟。
急診一定會要求要通知家人,如果家人不來就會叫警察去敲家裡的門。外加離院一定要家人帶,此時有一個「親人」就是個好選擇。

強制送醫
如果有自傷、傷人的行為或可能就會被119(不用錢)送去就近的醫院。要注意的是強制送醫不等於強制住院,如果送過去不想住院可以表達不願意住院的意思,如果還是逼迫你住,一樣打給法扶412-8518。另外就是沒有家人帶,財物與健保卡沒被拿走的時候可以考慮逃跑,跑了他們不會追。
還有一點就是要做什麼最好在家外面做,否則有的房東知道了可能會退租。

強制住院
強制住院是有自傷傷人的可能,外加非常混亂的意識狀態,又不想住院,就可以強制你住。因為強制大概一次都60天,所以要減低住院天數的辦法就是轉成自願住院。另外也可以跟醫療人員說要提審,就讓法官來判定這件事,但代價可能是讓醫療人員覺得煩,未來要住院會有波折。

滯留的5
強制送醫到強制住院間有五天的時間可以滯留你,通常就是全身綁加上包尿布關在保護室,想喝水吃飯要看運氣。此時會發現尤其是自殺風險的人,意識不用太不清楚也會被判定強制住院。所以要在這之前逃走,或是有家人帶回。


心理治療
心理治療分自費、健保的。自費便宜的大約一千六到兩千一次五十分鐘。另外還有分醫院、機構、學校、衛生所的。醫院的比較症狀解決或自殺防治,機構就要看屬性,學校是以維持學業不要死掉為目標。心理治療跟藥物一樣有副作用,不是一進去就會立刻變好,另外遇到很奇怪(例如同性戀遇到護家盟心理師)的心理師也可能會搞得很毛。

我可以換心理師嗎?
答案是可以,但常常換就要想是不是一種模式,是不是沒有給人被信任的機會。許多時候我們會希望對方心電感應知道我們的想法,但不幸的是心理師也是人,他不會讀心術。試著講出來或是保持沉默都是好的。

我要看多久?
看機構規定,許多都有4-6次要結束的規定,可以視情況多4-6次,但要寫原因。短期的心理治療是以解決問題為主,長期的則是人格改換與深度議題為主。

關係
其實跟心理師有關的問題都可以直接問對方,因為這是你們兩人關係的一部分。有人說心理治療不是真實世界,但他也確實創造了一個可以好好說話的空間。目前心理治療沒有救濟的方法,只能說真的受不了錄音也無法告,還不如嘗試討論或換個心理師。

學校生活
通報
很多人接觸學校系統是因為通報,通報有幾種:自殺、家暴、性行為。因為是任何人都可以通報,而老師或醫療人員知道了一定要通報,甚至重複通報,所以要不要講出來就要斟酌。許多學校會打破保密原則讓家人、同學也知道,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關係,沒事到臨頭不要說。

休學
許多人會被建議休學,其中一個原因是老師覺得你很棘手,為了減少風險最好脫手。這時候就要自己斟酌要的是什麼,有的學校可以接受開診斷書來換取請假的延長,或是表現的程度。但要注意的是沒有學歷未來工作會受限,有時候也會造成生活沒有目標。對於休學,沒有辦法說休息好還是休學好,只是要有休學時的打算和不休學的維持方法。

輔導室
輔導室或學生輔導中心有提供免費諮商的服務,也有個案管理的服務。原則上有做個案管理的老師可能會聯繫老師、家長,但單純做心理治療除非通報,否則有保密的義務。有的老師假期會休息,可能會要換老師,而有的因為學生很多是有限定次數,這部分要先知道。另外就是輔導室其實沒什麼緊急應變能力,如果突然發病直接衝急診比較快。

福利
若有身心障礙證明除了有原本的福利,還有修業年限延長、多元入學、學費減免的好處,壞處就是會被個管。另外就是學生團保可以在住院後去申請。

社區生活
就業
一、一般就業:顧名思義就是找一般工作,當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時候記得去區公所辦「不列入媒體交換」,這樣雇主才不會在投保時發現是身心障礙者。
二、支持性就業:經過職評員審核,派就輔員輔導的就業方式。資格是一定要有身心障礙手冊,部分可以接受只有重大傷病卡。地點在各縣市的職業重建中心或醫院,薪水會有基本時薪,且一定會告訴老闆身心障礙身分。大多找到的是舉牌、派報或是醫院傳送、清潔。申請的時候要意願堅定,不然職評員可能不會開案,這點要注意。
三、過渡性就業:會所獨有的工作方式,是兩個人支撐一個工作,並由會所輔導訓練工作能力。與其說是工作不如說是一種訓練,練習作息、體力和穩定度。通常會有名額和時間限制,要參加這個必需先去會所。
四、庇護性就業:不到基本時薪的較簡單工作,主要以烘焙餐飲和代工為主,也是訓練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一種。


復健
一般人進到復健中心都會有一個可怕的印象,覺得自己沒有未來了,會變得和其他病友一樣笨笨呆呆的。但其實這只是過程,通過復健人會好許多。去尋找復健可以貨比三家,因為每家活動與病友程度差異蠻大的。
一、日間病房:醫院附設的日間活動的地方,有活動且會協助排藥、盯吃藥。一般來說活動比較重複和簡單,多是生活訓練,例如讀報、做手工藝。
二、日間復健中心:跟日間病房差不多,但是社區開的,一般來說病況會比日間病房稍好。有比較扎實的工作訓練,但許多也滿重複的。
三、會所:比較像是有復健目的社團,比較注重在人際關係的訓練。會所有例行行程,但也可以要求發展其他的個人規劃。

居住
一、慢性住院:住院的延長版,大多是服藥有困難或是生活自理有困難的人去住的。有一種亞急性病房是給急性住滿天數還治不好的人住的,這跟慢性病房不太一樣。慢性要看醫療人員是以復健回歸社區為目標還是以安置為目標,以及有沒有家人來決定住院天數。並不是一進去就出不來,但確實有許多人出不來。
二、康復之家:每間康復之家真的差異很大,而且沒有低收入戶的狀況下月付數千到一萬多元,資格是一定要有重大傷病卡。品質參差不齊,有嚴密管控服藥與作息的,也有比較自由的。當然室友跟空間也會有差。康家大多會有轉介就業的服務,想要獨立生活訓練的人也常常會考慮這裡。
三、精神護理之家:65歲以上或是合併其他障礙的人會去住,就是一個護理之家養老的概念,月須付三萬但仍然一位難求。
四、社區家園:類似租屋,但有社工陪伴或定期訪視,目前台灣還很少。
五、政府補助:身心障礙者可以申請租屋補助,另外銀行有以房養老的措施,因為法令一直變,還是建議打給負責的社工問問看。

社工
每一個標籤就會有一個社工,例如家暴、低收入戶、身心障礙、高風險家庭、就業、自殺、機構、醫院、學校等等。有任何問題可以按照他們的專長問他們。另外精神障礙者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只要有被醫院通報、重大傷病卡或是身心障礙手冊,就會被各地衛生所列管。所以公共衛生護士會打來關心,如果情況複雜就會派社區關懷訪視員來家裡訪視。他會幫忙轉介資源或是輔導。如果不確定有沒有被列管,可以打去衛生所報自己的身分證。如果不想被列管也可以跟他們說。


求助專線
許多人在狀況差的時候打過求助專線,但這真的很看運氣。一來是張老師和生命線永遠滿線,二來是許多專線像男性關懷專線、觀音線、平安線都會下班,而輔導員的好壞也真的差很多。以安心專線為例,常常遇到五分鐘報警或是掛電話的,也有好好說上五十分鐘的例子。
目前伊甸基金會有專門給精神疾病照顧者的專線(02-2230-8830)是目前最切合精神疾病的線,大家可以多打打。

結語
零零總總說了很多,有時候我覺得精神病是個生命的功課,無論是家族三代埋藏的秘密,或是重大創傷所致,精神病都言說了什麼。但不一定要靠醫院、心理治療才能解決,有時候像是流行的身心靈或是任何療癒的方法都要被肯定的。無論如何日子還是要過,疾病不會好,但是會有起落,讓自己在一個相對好的狀況中是我們共同的目標,而我相信風浪過去平靜會來臨。


聯絡我們
精神醫療與心理健康服務使用者聯盟
網址:https://mhaptusers.blogspot.com/
信箱:MHAPTusers@gmail.co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