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

精神病人求生術(社區生活)



就業
一、一般就業:顧名思義就是找一般工作,當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時候記得去區公所辦「不列入媒體交換」,這樣雇主才不會在投保時發現是身心障礙者。
二、支持性就業:經過職評員審核,派就輔員輔導的就業方式。資格是一定要有身心障礙手冊,部分可以接受只有重大傷病卡。地點在各縣市的職業重建中心或醫院,薪水會有基本時薪,且一定會告訴老闆身心障礙身分。大多找到的是舉牌、派報或是醫院傳送、清潔。申請的時候要意願堅定,不然職評員可能不會開案,這點要注意。

*經高人指點:支持性就業相對少是給派報、舉牌,因為時薪不足所以是康家比較多介紹去。支持性就業較多的是打工性質的工作(火鍋店洗碗、加油站、作業員、醫院傳送、便利商店等)
三、過渡性就業:會所獨有的工作方式,是兩個人支撐一個工作,並由會所輔導訓練工作能力。與其說是工作不如說是一種訓練,練習作息、體力和穩定度。通常會有名額和時間限制,要參加這個必需先去會所。
四、庇護性就業:不到基本時薪的較簡單工作,主要以烘焙餐飲和代工為主,也是訓練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一種。


復健
一般人進到復健中心都會有一個可怕的印象,覺得自己沒有未來了,會變得和其他病友一樣笨笨呆呆的。但其實這只是過程,通過復健人會好許多。去尋找復健可以貨比三家,因為每家活動與病友程度差異蠻大的。
一、日間病房:醫院附設的日間活動的地方,有活動且會協助排藥、盯吃藥。一般來說活動比較重複和簡單,多是生活訓練,例如讀報、做手工藝。
二、日間復健中心:跟日間病房差不多,但是社區開的,一般來說病況會比日間病房稍好。有比較扎實的工作訓練,但許多也滿重複的。

*經高人指點:每間日間復健不一樣,有的比較重視跟社區結合,所以會安排一些外出活動、生活安排、就業訓練,原則上來的人能力會比日間病房好。大家還是要看不同的機構多比較。
三、會所:比較像是有復健目的社團,比較注重在人際關係的訓練。會所有例行行程,但也可以要求發展其他的個人規劃。

居住
一、慢性住院:住院的延長版,大多是服藥有困難或是生活自理有困難的人去住的。有一種亞急性病房是給急性住滿天數還治不好的人住的,這跟慢性病房不太一樣。慢性要看醫療人員是以復健回歸社區為目標還是以安置為目標,以及有沒有家人來決定住院天數。並不是一進去就出不來,但確實有許多人出不來。
二、康復之家:每間康復之家真的差異很大,而且沒有低收入戶的狀況下月付數千到一萬多元,資格是一定要有重大傷病卡。品質參差不齊,有嚴密管控服藥與作息的,也有比較自由的。當然室友跟空間也會有差。康家大多會有轉介就業的服務,想要獨立生活訓練的人也常常會考慮這裡。
三、精神護理之家:65歲以上或是合併其他障礙的人會去住,就是一個護理之家養老的概念,月須付三萬但仍然一位難求。
四、社區家園:類似租屋,但有社工陪伴或定期訪視,目前台灣還很少。
五、政府補助:身心障礙者可以申請租屋補助,另外銀行有以房養老的措施,因為法令一直變,還是建議打給負責的社工問問看。

社工
每一個標籤就會有一個社工,例如家暴、低收入戶、身心障礙、高風險家庭、就業、自殺、機構、醫院、學校等等。有任何問題可以按照他們的專長問他們。另外精神障礙者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只要有被醫院通報、重大傷病卡或是身心障礙手冊,就會被各地衛生所列管。所以公共衛生護士會打來關心,如果情況複雜就會派社區關懷訪視員來家裡訪視。他會幫忙轉介資源或是輔導。如果不確定有沒有被列管,可以打去衛生所報自己的身分證。如果不想被列管也可以跟他們說。


求助專線
許多人在狀況差的時候打過求助專線,但這真的很看運氣。一來是張老師和生命線永遠滿線,二來是許多專線像男性關懷專線、觀音線、平安線都會下班,而輔導員的好壞也真的差很多。以安心專線為例,常常遇到五分鐘報警或是掛電話的,也有好好說上五十分鐘的例子。
目前伊甸基金會有專門給精神疾病照顧者的專線(02-2230-8830)是目前最切合精神疾病的線,大家可以多打打。

1 則留言:

  1. [轉貼來自粉專高人指點]
    hi~~想提供一點修正建議,有關精神病人求生術中就業的支持性就業內容誤差蠻大的,建議修正內容以括號顯示。
    二、支持性就業:經過職評員(應為縣市政府職業重建窗口職管員,有些職管員是縣市政府委託非營利組織執行)審核,派就輔員(就服員)輔導的就業方式(有些縣市也可以直接由就服員確認服務需求即可提供協助)。資格是一定要有身心障礙手冊,部分可以接受只有重大傷病卡(有重大傷病卡都可以)。地點在各縣市的職業重建中心或醫院(各縣市政府及接受縣市政府委託服務單位(包含非營利機構及醫療院所)),薪水會有基本時薪,且一定會告訴老闆身心障礙身分(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必要的協助)。大多找到的是舉牌、派報或是醫院傳送、清潔。

    回覆刪除